在此期间,生态城总结出了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,并将全面推广。
目标比例低于30%的,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(区)长及有关人员实施问责。督查内容涉及散乱污、小锅炉、污染应急等《督查方案》明确,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督查时间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29日。
2480人次开展为期4个月的日常化巡查根据《巡查方案》,环境保护部将自2017年9月15日至2018年1月4日,派出102个巡查工作组进驻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的2+26所有城市及所属县(市、区),开展为期4个月的日常化巡查工作。2+26城市公开内容为环境保护部印发督办函中的督办问题清单,以及环境保护部印发督办函中的督办问题整改情况,包括查处情况、整改方案及落实情况。明确了多个问责市委书记、市长的情形纳入量化问责的强化督查或巡查整改落实情况包括2017年9月及之后每月,环境保护部强化督查或巡查交办问题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问题数量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,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(区)委书记及有关人员实施问责。纳入量化问责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指的是,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一季度,大气环境质量(以PM2.5平均浓度作为评价指标)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在2+26城市中排名后三位,且未完成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确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
为确保7个传输通道城市今年11月15日前全面完成气代煤和电代煤改造任务,山东省借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,提速推进相关工作,全面开展散煤取暖家庭调查摸底,编制实施年度改造计划,将替代工程细化到户。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后,大通县迅速借势启动搬迁工作,取得积极进展,目前涉及搬迁的503户农民已有492户签订搬迁协议。属地监察的不到位,更凸显了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性,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依据我国大气污染法,市级以上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,但目前仅有北京在积极践行这一政策,这从侧面体现出了监管的缺失。
数据显示,受今年1月、2月重污染天气影响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上半年PM2.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.4%,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,太原、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%以上。去年临近供暖季,环保部紧急向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推送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,要求各地重点就火电、钢铁行业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,保障停限产措施落实,确保达标排放,严厉打击超标排放违法行为。但秋冬季节污染程度重、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依旧是难解的痼疾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继续加码。
唐山、保定、雄安新区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%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20%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将雾霾治理提升到蓝天保卫战的高度,并反复强调雾霾治理是重点民生问题,要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,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完成以电代煤、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,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
马军也指出,个别地区出于经济效益考量,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环境执法极不顺畅,甚至需要中央严厉督查才能推进。此外,建材行业将全面错峰生产、大宗物料实施错峰运输、铁焦化铸造行业部分错峰生产。分析认为,排污大户落实错峰生产等应急措施确实有利于缓解空气污染形式,建立并实施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长效机制,更是治本之策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将雾霾治理提升到蓝天保卫战的高度,并反复强调雾霾治理是重点民生问题,要求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,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,完成以电代煤、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,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。
长效机制治本在业内看来,要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,合理的长效机制不可或缺。去年临近供暖季,环保部紧急向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地推送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情况,要求各地重点就火电、钢铁行业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,保障停限产措施落实,确保达标排放,严厉打击超标排放违法行为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表示,雾霾治理需要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手段,包括税收、补贴、绿色信贷、排放权交易等各种经济杠杆、激励和惩罚措施,实际上,对于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,构建雾霾治理的长效机制,经济手段更加有效,相关部门应当更多运用经济规律,影响居民、企业和各级地方政府,促使其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。马军直言,在过去几个霾季中,多部门曾采取过许多应急或长效治理机制,例如北京积极淘汰燃煤和电厂,并在农村地区开展煤改电、煤改气等工作,但从最终效果看,上述手段显然还不足以根治雾霾。
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继续加码。但秋冬季节污染程度重、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依旧是难解的痼疾。
而建材行业中的水泥(含特种水泥,不含粉磨站)、砖瓦窑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陶瓷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玻璃棉(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)、岩棉(不含电炉)、石膏板等建材行业,则在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,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实施停产。为遏制污染扩散势头,环保部将深入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,石家庄、唐山、邯郸、安阳等重点城市,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%,以高炉生产能力计,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。
此外,更精细化的燃煤治理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。这不是我国首次为治理雾霾下重手。属地监察的不到位,更凸显了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治理机制的重要性,马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依据我国大气污染法,市级以上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,但目前仅有北京在积极践行这一政策,这从侧面体现出了监管的缺失。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此前公布的《京津冀2013-2016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》显示,过去四年,京津冀地区PM2.5浓度总体显著降低,13个城市年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100.1微克/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72.5微克/立方米,降幅超过27%。分析认为,错峰生产实施之后,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冬季污染物叠加排放的问题,有效改善大气环境。8月24日,环保部正式印发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-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,要求打好蓝天保卫战,涉大气污染物排放列入淘汰类的,一律于9月底前依法依规关停取缔,同时严格控制煤炭消费量。
由此不难看出,能否完成今年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关键在秋冬季,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。唐山、保定、雄安新区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%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20%。
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限产50%根据《行动方案》提出的目标,今年10月至明年3月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%以上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%以上。数据显示,受今年1月、2月重污染天气影响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上半年PM2.5平均浓度同比增长5.4%,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,太原、石家庄等城市甚至上升30%以上。
在多部门的努力下,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出现较大改善。重点城市中,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太原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%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20%。
错峰生产效果可期《行动方案》中提及的几个行业基本都是排放大户,每年污染排放量占总量的半壁江山甚至更高,有针对性地实施错峰生产与运输,对于改善秋冬季节大气环境能起到积极作用,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,此次方案实施范围覆盖近30个城市,相关生产企业势必受到影响,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整体呈好转态势,但去年底今年初罕见地出现了反弹态势,引起业界警觉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指出,我国消耗了全世界50%的煤,且多数是用在工业锅炉、窑炉及民用散烧,从季节来看,秋冬季节散煤燃烧占到了一半,尽管京津冀地区秋冬季节散煤治理去年已经启动,但范围非常有限,因此在工业锅炉和民用散烧的减排上,还有很多减排工作要做。错峰生产以前较长一段时间多应用在水泥生产领域,初衷是通过统一停工,限制产量发挥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缓解产能过剩压力的作用。环保部相关负责人直言,去年秋冬季以来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先后多次发生重污染天气过程,影响范围大、污染程度重、持续时间长,成为居民心肺之患的同时也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
《行动方案》提出:凡被环保核查达不到要求的,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,追究相关人员责任,并对违法企业依法顶格处罚。《行动方案》指出,将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,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。
同时,环保部对各地空气质量改善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月调度、月排名、季考核。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值得关注的是,今天发布的《行动方案》明确对空气重污染预警期间污染物减少提出量化要求。
《行动方案》指出,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即超即罚。327个区县空气质量要排名能否完成2017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关键在秋冬季,决战在重污染天气应对。
停产整治仍不能达标排放的,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、关闭。其中,红色预警期间,SO2、氮氧化物(NOx)、颗粒物的排放量要减少30%。将预警分级标准中的空气质量指数(AQI)日均值调整为按连续24小时均值计算。对于列入整合搬迁至合规工业园区的,要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,凡被环保核查出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,按相关规定从严处理。
同时,京津冀区域2+26城市将以县(市、区)为单位进行空气质量排名,排名结果向社会公开。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,要实现全社会颗粒物、VOCs在蓝色预警时减排比例达到5%。
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5月4日,呼和浩特空气严重污染。有效数据传输率达不到90%或1个月内行政区域多家企业超标排放的地区,实行挂牌督办,跟踪整改销号。
对京津冀区域大气质量改善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,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2+26城市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%以上,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%以上。5月4日,呼和浩特空气严重污染。